

城區內,一條條道路的修建延伸拉大了城市框架,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彰顯著城市的創新精神;園區里,高聳的塔吊揮動著長空巨臂,運輸車輛往來穿梭,工人們忙碌有序……初夏的廬山區,青山疊翠,萬木爭榮,呈現出一派生機勃發的景象。
日前,記者在廬山區看到,無論是在城南的城建平臺,還是在城東港區的工業平臺,滿目的建設景象令人歡欣鼓舞,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該區經濟發展的鏗鏘步伐和蓬勃跳動的趕超脈搏。近年來,廬山區緊扣“兩區互動、強工興城”發展主題,“決戰兩大平臺,促進三區互動,加快城鄉一體”,全區經濟社會保持了強勁發展勢頭。那么,廬山區的“法寶”又是什么呢?帶著這種疑問,在采訪中記者找到了答案——咬定目標不放松,全力以赴抓項目,千萬百計擴固投,通過抓項目擴投資來加速趕超步伐。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廬山區上至區領導,下至一般干部,都有這樣一種認識,在新一輪的大發展中,必須狠抓項目,特別是重大項目的引領帶動。只有堅持把項目建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首要位置來抓,精心策劃謀項目,千方百計爭項目,爭分奪秒建項目,才能在“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競爭格局中搶占先機,勝人一籌。廬山區商務局局長史嵐告訴記者,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財源、抓后勁,我們必須立足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抓稅收貢獻率高的項目,通過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來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后勁。史嵐說,今年廬山區將進一步加大招大商引大項目的力度,工業板塊緊緊圍繞已經形成的化纖紡織、糧油食品、玻纖建材、機械電子、石油化工等支柱產業,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招商引資;城建板塊圍繞城市客廳和主商業街的功能定位,重點招引大型城市綜合體和大型房地產、商業地產項目。今年1∽4月份,全區已簽約項目5個,簽約資金74億元,實際投入建設資金11.5億元。
“建平臺、抓基礎,促使項目不但能落戶,而且還要在這里發展好”。廬山區經貿委主任舒本強如是說。作為沿江大開發的前沿和主戰場,城東港區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目前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5億元,修建道路38公里,園區建成區面積已達11平方公里,水、電、氣、污水處理等均已完善到位,綜合管理和服務功能得到了進一步拓展和延伸,實現了“工業園區規劃到哪里,基礎設施就建設到哪里,就有企業落戶到哪里”,真正成了項目落戶的“溫馨港灣”。在注重生產經營的同時,該區不斷引導企業加大設備、技改等方面投入,以求增產達效。
近幾年,廣大投資客商普遍感嘆廬山區變了——城鄉變美了、經濟變強了,更重要的是廬山區人的思想觀念發生了重大轉變,“人人都是發展環境”已深入人心,“一切圍著項目轉、一切為著項目干”的干事創業氛圍十分濃厚。為了加速項目落地進程,該區發改委主任董廣金經常往返九江與省城南昌之間,報批項目、爭取用地指標,時間最長的一個月有20多天吃住在南昌。“只要項目需要,我們就會全力以赴,不遺余力地去做好服務工作。”廬山區城建局局長徐宏介紹,廬山區城建主要圍繞“一街一客廳”開展工作,目前以十里大道、前進東路為主體的主商業街12個地塊已完75%的拆遷任務,今年一季度已拆遷房屋30多萬平方米,全年房屋拆遷將在100萬平方米以上。城市客廳內包括十里南大道、蓮花大道、前進南路等總長15公里的潯南城市客廳主干路網已開工建設,今年全部硬化、綠化、亮化到位,總長15公里左右的長虹東大道、琴湖大道、芳蘭大道和濂溪東大道4條中心城區主干道路力爭今年全部建成通車,促使核心城區面積拓展20平方公里。同時,加快推進紅星美凱龍家居生活廣場、禧徠樂國際商貿中心、宏大五金商貿城等大型商業城市綜合體建設,加快推進高檔商住樓盤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促使全區固投再躍新臺階。今年一季度,全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8億元,同比增長18.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8.02億元,同比增長25.8%。
本稿件為住在九江網獨家原創稿件,信息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引用或轉載時應注明“來源:住在九江網”。
您的評論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我要點評